English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育界人士畅谈学习“十五”计划建议体会
2000-10-2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文琴 袁新文 王衍诗 练玉春 我有话说

连日来,首都教育界人士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家一致认为,“十五”计划建议提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完全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中国国情,抓住了问题的根本。教育界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

把教育作为崇高事业来办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说,当前,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科技革命、国际竞争等方面来看,尽快提高国民素质,建立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和劳动大军,都是迫切的重大任务。“十五”期间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重点是“一巩固、两扩大”,就是要巩固提高普及9年义务教育的成绩,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1999年我国小学教育入学率为99.1%,在全世界已名列前茅;初中的入学率为88.6%,在全世界处于先进行列。入学率虽然较高,但是,在全国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教育,都是在低水平的条件下进行的。特别是初中的辍学率目前不少地方比较高,所以这样的入学率并不牢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国高中入学率现为44%,处于世界中等水平,还必须继续扩大,争取在“十五”期间达到55%,甚至60%;大学的入学率去年为10.5%,略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十五”期间也必须继续扩大规模。

如何努力来实现这个目标?他认为,第一,各级政府要把教育真正当作崇高的事业来办,真正当作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知识产业来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第二,要两条腿走路,实现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正规学历教育与岗位资格培训、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等几个并举,采取多种体制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第三,要调整教育结构,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高校的布局主要是增量的重心适当“下移”,移向地级市,有利地方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有利调动地方财政发展高等教育事业。

教育要走改革和创新之路

结合学校近年来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袁爱俊认为,坚持“三个面向”精神,走改革和创新之路,是立校之本,办学之本。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名校,实验中学正在研究制定《2000—2003年工作行动计划》,学校要率先实现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率先进入现代教育实验学校行列和千所校园网示范学校行列;要大幅度提高学校总体办学实力,率先进入北京市和全国高中示范校行列;最终使学校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名校。为此,学校计划实施“六大工程”,即德育整体化工程、教学改革工程、管理现代化工程、名师工程、教育科研工程和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工程。

她认为,学校各项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六大工程”实际是以教育教学为核心,以教职工队伍素质、物质技术条件和较强的经济实力为保障,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有效整合,以确保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适度超前发展教育是科学决策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校长夏丽莺说,《建议》中提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要适度超前发展。”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未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后作出的科学决策,对确保“十五”计划的完成,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夏丽莺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事实使人们愈来愈真切地意识到竞争的激烈,愈来愈清楚地看到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人才与科技的竞争。然而,不论个人之间的竞争也好,国家之间的竞争也好,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必然离不开教育。“今天的教育,即明天的人才与科技,后天的经济”,已成为世所公认的真理,因此,决战未来的经济,必须从决战今天的教育开始。

夏丽莺校长最后说:“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要想实施好《建议》提出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必须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做起。”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郑师渠教授说,要实现五中全会提出的宏伟目标,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师范教育又是整个教育的“工作母机”。因此,作为我国师范教育的一所名校,北师大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就是不断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学校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